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0-07 19:56:08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7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家是什么》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极富真情,笔墨不多,却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但耐人寻味。我主要抓住“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这条主线,通过富翁有别墅却没有家,热拉尔虽然无家可归,但有女儿就有家这两个故事揭示“家”的含义,“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学的:

一、气氛渲染,调动情感

这篇课文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理解。本文的故事简单,但真正要让学生懂却比较难。所以一开始,我通过教师讲故事,配合媒体画面音乐,使他们较快地进入故事情景中。

在课后拓展阶段,我联系了今年春运,那场大雪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考验着中国的春运。我们班也有许多外地的小朋友,他们在春节回家的途中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加上媒体的宣传,许多学生是有感受,了解的。所以在课后拓展中,播放春节前广州火车站人山人海的场面,以及滞留旅客满怀期望的眼神,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情绪。

二、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这篇课文生字只有3个,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进行了随机渗透。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理解,本课中我采用多样理解的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到达对课文的认知。如通过出示竹篱茅舍、高堂华屋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故事讲解,引读等理解“离散丧生,悲喜交集,辗转数地”,通过提出问题理解“无家可归”。

三、反复读文,读中感悟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一开始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家是什么的句子。再读读重点小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到,理解后,再进行反复诵读,回到家是什么。其实这一个句子也贯穿了我整堂语文课的教学,反复出现。加深感悟。通过理解“然而”表示转折的词语朗读带有转折及反问的句子。同时增加了读的形式,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四、发挥想象,训练说话

语文课应该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畅游在语文天地。复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父女俩再见面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根据课文目标,让学生想象:将父女俩见面时的情景说具体。以及热拉尔冒着哪些生命危险寻找女儿,感受他为了找到家不顾生命安危。想象富翁为什么觉得自己没有家体会他的孤独等,抓住契机,进行想象和说话训练。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样发现这些特点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

(一)猜谜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谜面)同学们都很聪明。

二、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4、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

1、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勾画出来,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2、全班交流: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3、细读老人的话。

4、听了老人的话,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这里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很冷静,胸有成竹)

5、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

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画出来。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两人分读“看见”的内容,“知道”的内容。

(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6、句式训练

1、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2、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

3、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应该顺着()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

四、说话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总结

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板书

课后小结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 ……此处隐藏5544个字……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说教法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在教学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提问导入、品读感悟、朗读指导、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本课,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品读感悟、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情境想象。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爱”的情感为主线,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新课开始,我和孩子们谈话交流对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然后创设情景:孩子们,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灵动的天空,为大自然划上了一道美丽的音符。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学生情感被充分激发后,我及时谈话导航:“同学们,多可爱的小燕子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们。”自然引入新课。

然后我以“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这个问题为突破口,为学生走进文本确立探究的方向。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我首先让孩子们领会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感知文意后,再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孩子们能很快找到“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这一句。品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进行探究。如谈到“长途跋涉”时,我先让孩子们想象燕子都会飞过哪些地方,然后告诉孩子们:“每年三月份,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飞五千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它们飞过城市,飞过大海,飞过沙漠,飞过高山,每天都要飞一百多公里,此时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劳。”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探究和交流,让学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饿、累的艰难处境和濒临死亡的那份可怜与无助。

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濒临死亡的小燕子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动情的进入角色,从而产生对燕子的同情,怜爱之心。在学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时,我再加以朗读指导,读出焦急、担心的心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当学生体会到燕子的艰难处境之后,我及时引导:多可怜的小燕子啊!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燕子是不幸的,然而它们又是

幸运的。请大家用心去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他们的幸运究竟是来自谁对他的关爱呢?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研读,便很快能找到政府、居民、贝蒂这三个层面。(相机板书:政府、

居民、贝蒂)政府、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们先交流谁对燕子的关爱,我就引导研读相关的段落,然后加以点拨和朗读指导。

(1)在感悟政府爱心的时候,我围绕“呼吁”这个重点词语,创设情境:如果你是瑞士电视台的主持人或电台的播音员,你准备怎样播报这条新闻?让学生模拟当一回播音员,并给以简单的提示,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验政府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爱心时,重点体会和想象这句话的含义: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先出示填空让孩子们填,再交流从所填这几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在对重点词语的体会中感悟文本。

当孩子们说到“纷纷”时,都能体会到拯救救助燕子的人很多,我顺势引导:都有哪些人呢?孩子们会想到有老人、年轻人、小孩、政府官员们、警察等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便引读:

听到消息后,老人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他们冒着——

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冒着——

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冒着—

这一次次的引读、接读,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读书声中,孩子们能够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顾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爱心,从而激发孩子对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3)在感悟贝蒂的爱心时,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我抓住“一点也不在乎”这个词不放手, 从“不在乎”感受内心的“在乎”。

我以“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进行了训练。孩子们可能会填不在乎“天气的寒冷、路途的危险、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饥饿、疲劳”等,不论孩子们体会到了哪一个层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个人独特的感受。

我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贝蒂跪着,捧着,呼着热气的动作和表情,想象她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通过孩子们的想象,一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小贝蒂多么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时让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深情朗读。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救助,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爱!

以上环节的设计,我始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爱是一种最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此时此刻,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听,它们在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呢。齐读课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读完后想象你也站在送燕子的行列中,你想对远去的燕子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只获救的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心编织了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我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叙述和倾听中进一步增强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将深深触动学生心灵,在他们的心底铬下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形象,以爱表现文章的重点内容,突出爱这一中心,给孩子们留下鲜明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