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镜子里的我》是本学期第一单元的首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健康的生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对自我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这篇课文从“照镜子”这个巧妙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借助“镜子”来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重在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学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同时能在此基础上,也能初步感受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尊重别人的不同。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1、 老师照镜子,师生互动,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课的开始活动以猜谜语,老师照镜子为开始,谜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老师照镜子学生找老师的特点则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老师长相的特点,为下一环节中学生自己照镜子做出一个示范过渡。
2、 学生照镜子,自编儿歌,初步体验自我特点
活动二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照镜子,找特点,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让学生自己照自己感受外,我让学生把儿歌中老师的特点改编成自己的特点,编一首属于自己的儿歌,在创新思维的锻炼中,学生对自我的特点又有了进一步了解。
3、 画画自画像,伙伴交流,悦纳自己尊重他人
在听过了课文中的四个小朋友的介绍后,这一活动环节中,学生可以动手把自己的特点通过自画像也画下来,与伙伴进行交流。这个过程,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过程,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小朋友来发现自己的特点,适度激发学生喜欢自己的情感;在与小伙伴的交流中,还可以发现别人的特点,初步学着尊重别人。
4、 合作指纹花,再次体验,感受自我树立信心。
最后的这个活动来自于课后的“快活林”,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小伙伴与小伙伴相互合作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指纹画的同时,小朋友能再次感受到自我与他人的不同;而那一朵朵由不同小朋友的指纹所组成的小花也正寓意着我们的集体生活之所以如此美好,正是由我们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小朋友共同形成起来的,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加美好。
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体验感悟”为主的《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色,其中多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2尊敬的各位评委 、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爱的文章《山米与白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山米与白鹤》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小说。文章通过叙述山米“出逃—捕鹤—喂鹤”的情节,刻画了山米对外祖父由厌恶到深爱的感情变化,在简单的叙述中渗透了生活哲理。
本文篇幅较长,需分析的内容较多。根据文本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㈡能力目标
1、能概括人物形象。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㈢情感目标
1、体会爱使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能概括故事情节;
2、理解主题,发现爱的意义。
难点: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并发现山米的感情变化。
二、说学情:
优点:本班学生有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学好语文的欲望。
不足:学生们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根据学情和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多媒体辅助法来教学。
学法:“只有先赋予学生自主的权力,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性的能力”。为此我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自我展示法,来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达到在做中学目的
四、说流程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我将本课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展示成果两个环节。
1、课前准备—分任务
全班分四大组,分别为故事策划组、人物专访组、心理诊断组(专家组)、主题探究组(嘉宾组)。我将本课分成讲述故事、把握人物、探析心理、升华主题四个探究板块。教师课前带领学生预习文章、熟悉故事内容、指导学生完成本组任务。要求如下:
故事策划组:熟悉文章内容,能讲故事、一句话概述故事、为故事拟小标题。
人物专访组:能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介绍人物、了解其性格。
心理诊断组:能分析体现山米感情发生变化的语句。
主题探究组:能提炼故事主题,并能与生活相链接。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布置一项任务、点拨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技巧,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组内作业。通过分组--生生互动,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目的。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思路: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营造适宜的氛围,让学生在爱的呼唤中感受爱的魅力。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参与课堂的的积极性。我仿照“今日说法”的形式和学生共同完成一期“今日说事”节目。最后总结结束本课。
导入: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今日说事”的主播,欢迎075班所有同学及在座的各位老师参加关于爱的讨论。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故事。那么,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看前方记者发回的报道。(教师以主播开场的形式轻松进入课堂教学)
2、成果展示--说故事
“了解故事情节,能从不同的层次概括故事”是本课重点,而由老师讲故事或点名讲述又有些单调。结合八年级学生热情、积极的特点,我用记者发布故事、旁人介绍故事、记者指导观众抓关键词的方式,突出这一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由繁到简的讲故事,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抓关键词语的能力,把握本课重点。让学生走上台去,以记者的身份叙述,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展示中,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活动不至于流于形式。
过渡语:听了刚才的故事,我特别想认识故事中的主人公,那么,我们随同人物专访组,一起去看一看我们的主人公吧!
3、成果展示—话人物
了解人物形象,是分析人物心理的前提,只有通读全文,才可能熟悉人物,把握人物性格。本环节,我采用记者现场采访人物, ……此处隐藏4599个字……p>第五个环节,当记者,畅谈国际合作,加深对国际合作的理解,扩展更多国际合作的知识。活动10分钟
最后,组织学生用课后反馈的的形式总结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形成文字,加以巩固,实现情感的升华和对课本知识内容的回归。共享音乐 《众人划桨开大船》5分钟。
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松鼠,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一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就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储备食物过冬、及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的乖巧,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教学时,一是要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要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法国作家布丰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略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着引领仿写小动物的作用。(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把握教材,运用教材,因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2、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由于这篇课文用拟人方法说明事物,语言风格生动具体,属于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类说明文,让学生一下子就分清平实说明与文艺说明的区别有着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加深理解,所以我把教学确定为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鼓励学生质疑,找出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说教法与学法
我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重要的是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作为一篇写作训练的课文,课文内容一般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上,要体现利用课文充当范文,为学生提供写作仿效的“范本”,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初步学会写一般的说明文的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定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
新课导入—师生互动—知识拓展—小结课文—作业设计
1、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我的这种导入方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喜爱,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2、师生互动
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这个过程。①查一查目的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养成提前读课文的好习惯。②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③想一想学生读完课文,让大脑有一个思考感悟的过程,通过提三个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a.松鼠具有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试解释这三个词是什么意思,分别就松鼠的哪一方面来说的?(学生思考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分别就松鼠的外形、习性、性格来说的)
b.大家想一下这三个特点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在文中找相应的自然段)
c.课文开头第一段总写松鼠的三个特点,下面几段分写这三个特点,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个问题已明确了本文的说明顺序,结构层次一目了然,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④议一议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理解。
a.你喜欢小松鼠吗?你喜欢小松鼠的那一点?(学生从多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b.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以外,还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⑤讲一讲
从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说明语言三方面,进行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较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异同,完成表格。
(进行平实说明与文艺性说明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形象性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很好的突破。在这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理解感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归纳点拨。)
3.知识拓展
学习本文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及时归纳总结,明白了如何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为下一步学习写作有关动物的说明文奠定基础。
4.小结课文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细致的观察是说明事物的基础,而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
5.作业设计
学以致用,作业就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着本课的重点,布置学生回家自行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