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7 15:38:06
生物课教学反思

生物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课教学反思1

(1)使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提问,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重新整合思想的机会,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

(2)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强调竞争的班级授课。它使竞争环境转向合作环境,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们或作为集体的一员为完成任务而自豪,或代表小组为展现小组的成功而骄傲。它使参与学习的小组成员人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失败者”重新得到自信。

(3)学会了和别人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组员奠定良好的友谊基础。在组织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勉励、共闯难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通过组员的互勉互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共同商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学会了与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以小组的共同进步为标准,一个人在小组中被同伴们认可的程度为标准,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同学们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

(4)拓展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学习空间

曾经有人把课堂上学生座位的方式变化作为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在较为宽松的学习空间学习,会增加交流机会,促进人际合作。譬如,把目前学生全部对着讲台坐的方式,改变成围成小组坐。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没有要求座位上的变化,但却起到了调剂学习空间的作用。它不仅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还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生物课教学反思2

培训的时候,听老教师说在博客中写教学反思,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大部队。觉得这个反思总应该和人交流交流,相互探讨,也许大家商量着就会有新的方法。

作为新教师,在一个新建的学校,不可避免的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新建第三年,我是第一正式的生物教师,之前的生物课都是其他学科老师代上的,如今学校有了正式生物老师后,初一初二都给我了。实在压力山上,新教师,自己编制导学案,遇上学校课改,之前老师的学案也不知道怎么参考了,之前的老师和我们理科备课组长也比较尊重我,对我编制的内容也没有提出很多的异议。这对我更是个巨大的挑战,什么都是自己来,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好,什么样的不好。一切全靠自己来。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来说,我有点手足无措。

在备课上,刚刚说的导学案就是一个问题,例如,我在编制八年级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时,特地展示了一些植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植物类群,这对学生来说,就无异于瞎猜,所以导学案也就瞎写甚至不会写。我设计这题的初衷是让学生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上了两个班,第一班实在一片混乱,学生在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于后面的问题都顾不上了。第二个班,稍微调整了下,时间上没有占用很多时间,可是和我的想法差的十万八千里。第三个班我实在觉得不行,就当堂修改了题目,问植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效果稍稍好些,可是还是有学生空着,我问他为什么空着,他说要没看到图片不知道怎么写。总之,还是因为我这个设计的问题。此外导学案还有情况,我的设想是想让学生联系生活,设计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貌似不知道怎么写,空着的很多。

上课,第一天上课的时候,规规矩矩的,一直在看表,控制时间,也按着要求,学生讨论,老师只能讲十分钟。整个给我的感觉就是课堂很散,貌似学生一直在照着书本念,当时是可以回答出我的问题,可是我担心不等到考试,一下课我这堂课说了什么,学生一点没记住。说好的记忆基础,变成了一句空话。在课堂展示环节,有个常见问题,总是那一两个同学在发言,甚至我在初一课堂遇到一个问题,小组长指定他去展示,那个小男孩赖在座位上就是不去,任我怎么鼓励他,什么话也不说埋着头。可能是我缺乏技巧处理这种事情,在这个班的另外一节课,集体发言的时候,这个孩子说了好几个正确的答案,我出于鼓励的角度,及时的给他加了分,希望能慢慢的鼓励他发言。还有初一初二都有的一个问题,有同学上课走神,貌似不想听一样,一直很游离,初一的同学更多些。明明强调了,明明复述了很多遍,导学案依旧空白,也有特地提醒他,总是敷衍的说知道了,懂了。细问他什么都不知道,在哪一页都不知道。有时候,发现学生在走神,或者很吵闹没有认真听我点拨或者别的同学发言,我就会注视着他,让发言的同学等等,或者慢慢地重复我刚刚说的那句话,大多数学生能够反应过来,有时我还要点出他的名字,才知道。课堂上还有一个问题,在教案上是这么设计的,上课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就偏离了教案上的顺序,虽然至少知识点都讲到了,但是课堂效果一般,比如在讲藻类的时候,想拓展下水华和赤潮。在一个班我是讲完藻类就拓展水华和赤潮,在另一个班我是在最后归纳总结的那张PPT上展示,才把水华和赤潮讲了。第二种我感觉明显效果没第一个好,而且那时候已经接近下课,讲的也比较匆忙。在上初二的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时,我特地找了青苔、海带、凤尾蕨让学生看一看,各类植物都有哪些特征。实验室还有些标本,是甲醛泡着的,课前我还特地培训学生,千万注意安全,别摔破了,观察青苔的时候,让学生用解剖针看看,注意安全(我没有找到镊子)但是课堂真心有点乱,有的学生要争着要材料。在展示的时候,有个组展示的很好,不仅介绍了各种特征,还把材料展示给大家看,展示的很好。可是又有担忧,学生别只是留下了一场热闹,本节课的知识啥都没学到。在初一的第一节课,刚介绍生物、生物学的时候,我选择的比较简单粗暴,单刀直入,什么是生物,生物学又是研究什么的?这个学期我们一起来探索下。学生并没有对这门课有很好的印象。感谢白校,他跟我说,我们生物要体现生命性和生活性。他举了很多简单的生物学的例子,这让我联想到我听的郑老师物理的一节课,她就是举了很多物理的例子,最后引出什么是物理。我觉得这样很好,很适用。我在另一个初一的班用了,举了块根、块茎,花发育成果实、种子、茎的结构等例子,试图把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跟学生介绍出来,把我们要学习的生物学结合具体例子说清楚,可是最后在导学案上,还是有学生空着。是不是我语速太快?始终没有和学生在一个频率上。

在反馈上,我坚持一份导学案看两遍,上完课立马收上来,看看大家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批改之后让大家再完善,在下节课的时候再收上来,虽然有点批起来有点多,比如在周五 ……此处隐藏11116个字……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第二,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

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 反馈——尽可能了解学生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生物课教学反思14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使其自觉地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进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本文就教学导入方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1.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借教具导入

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提出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3.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贮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变成动作状态(即活跃状态),减少新知识输入的阻抗,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心智紧张度”。例如,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家里阳台上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生长素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生物课教学反思15

学生、老师和家长习惯把初中的各学科分为主科和副科,这无疑是从升学的角度来分的.而初中的生物学,自然被列为副科当中。既是副科,被重视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学生愿意学生物、学好生物,就成为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我感受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还发现,把生物课教学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更会取得意外的收获。

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努力开创教与学的新局面。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的乐趣

二、把生活知识带进课堂

三、动手动脑,在生活中探究、运用生物学知识

四、组织开展“生物与生活”小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了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施展出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做出他们的贡献。这既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正在努力的。

《生物课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