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搭石》教学反思1我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课时。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总体上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回顾本课,自始至终,我的教学宗旨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对语文的情感。
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首先,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由学生为搭石作自我介绍,从而拉进彼此的距离。接着,设置疑问“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风景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体会句子时,我紧紧围绕老人整理搭石的三个动作:放、找、踏来仔细探究。
师:如果你是这位老人,发现搭石不平稳后,会怎么“放”。
生:我会把东西放到对面的岸边,再回去整理搭石。
生:当我提着篮子走到小溪中间发现搭石不平稳,我会走回去把篮子放到岸边,然后再整理搭石。
师:真是一位有心的老人。现在你来到岸边,哇,石头可真多,你会“找”哪块石头呢?课件出示:
生:我选择四四方方的那一块,这样搭起来就牢固一些。
师:你真是经验丰富。
生:我选择平整方正的那一块,这样,别人走在上面就安全了。
师:你真是一位为他人着想的老在爷爷。……你会怎么踏呢?
生:我会用力地踏。
师:有这个必要吗?
生:有,有些挑重担的人,走路时会很用力的。
师:哦,你想得真周到。
……
这一环节的处理,表面上看机械重复地围绕“如果你是老人,你会怎么放?”、“你会怎么找?”、“你会怎么踏?”几个问题展开,稍显啰嗦。但细细想来,学生与文本是有一定距离的,这样咬文嚼字的研究,达到文章情、教师情与学生情三情合一,让情感共鸣于课堂。
风景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在充分研读后,伴着优美的音乐我范读了这一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各种场面),学生发挥想象力看到了书本中未描写出的场景,有同学说,他看到了大学生背小学生走搭石的场景,看到人们互相礼让的情景……
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上完这节课,整体感觉教学设计还应多一些预设,教师的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应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这样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搭石》教学反思2《搭石》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述了农村生活中十分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经过细节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完美思想。
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的整体入手,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按照发现美感受美体现美-表达美的阅读思路,我以风景一词切入,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全部融合在风景中,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主线展开教学,经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指导,想象画面,适时的语言渲染等语文训练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这道特殊的风景,感悟浓浓的家情之美。
(一)以风景为主线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供给了想象的空间。新课伊始,由课题引入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图文中领略出搭石的美,领略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领悟到乡亲们摆搭石是为别人着想,是心灵美。然后,我请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了什么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应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三个板块,勾勒成三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二)、以欣赏为前提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经过引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经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完美的画面呈此刻了大家面前。而两个人应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三)、以想象美拓展课文
知识拓展是本节课又一亮点,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还有那些人会来走搭石,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并把它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假如是残疾人来走搭石,必须会有人扶他过河。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是背着重重的行李的人来走搭石,村里人必须会帮他背行李过河。人们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回顾这短短的四十分钟,虽然有如此多惊喜,但也留下遗憾,如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读的形式还能够更灵活。我想我会咀嚼着这份缺憾,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地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教学的艺术。
《搭石》教学反思3《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重的文章,它通过淳厚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下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表现了人们纯朴、勤奋、老幼相敬的难得品格和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刻的缅怀之情。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设疑:投石问路。
上课伊始,我引导孩子们围绕“路”展开交流:你见过哪些路,行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有的谈 ……此处隐藏9182个字……了画面美、音乐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
二、读练结合。让学生当堂消化文章的写作特点。这一目的我是经过仿写来完成的。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经过不显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赞美具有这样的品质的人。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着这一句话来表达的。作者描述的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经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自我的想象力。所以在这时我就势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展开自我的想象说一段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调控本事我还是有欠缺的。在本节课的最终,因为学生的进取性太高,每个孩子都强烈地想表现自我,所以一度有点失控。
课堂调控本事是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搭石》教学反思13前些天,我上了一节移植课《搭石》,校领导和全校的语文老师都来听课。在课前我精心设计了教案,还花费心思做了多媒体课件,自认为做到了全力以赴。一开课,我按照设计好的环节一步步开展教学,精美的课件和我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孩子们渐渐引入情境,课上得非常顺利。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也获得听课教师们赞许的微笑。课堂上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当我抓住“理所当然”这个中心词作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通过理解词语、品悟句子、感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乡亲们默默奉献、善良淳朴的品质就像搭石一样美好,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后,接着是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发挥想象,除了课文里写的事,在搭石上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也是被乡亲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当教学到这一环节时,我的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因为平时我总觉得班里的孩子思维不够活跃,想象力不够丰富,待会儿要是学生们回答不上来冷场了该怎么办呢?领导和老师们又会怎么想呢?我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要是学生们都不举手,我也只有自己把这个场子撑下来,我直接说出来好了。
问题抛出之后,课堂上安静下来,看得出孩子们确实都在认真地思考,一会儿之后,小手三三两两地举起来,虽然不多,但总算让我松了一口气,最难看的场面应该不会出现了吧!但是心里仍然没有底,手是举起来了,可答案怎样还不知道,说不定会给我来个大惊吓呢。考虑一会,我选了自己认为最可靠的语文课代表——也是我班的才女韦雨涵来回答,心想她就算答不好至少不会太离谱。韦雨涵果然不负众望,她说:“如果河里的搭石被水冲走了,一定会有人默默地找来合适的石头把它补上。”多合情理又有新意的回答,我不禁一边鼓掌一边表扬她“你的想象真丰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精彩的回答开启了大家的思路,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回答也是百花齐放:“如果有小朋友来走搭石,我会把他背过去,因为他自己走不安全。”
“如果是抱小孩的阿姨来走搭石,我会帮她拿手里的东西,让她专心过搭石。”“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我会搀扶他走过去。”“如果有人不小心从搭石上跌进河里,我会马上把他拉上来。”……听着这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回答,我不禁又是诧异又是开心,今天怎么了,难道孩子们都超水平发挥了吗?但是能把公开课上好,自己心里非常高兴!下课后,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们,同时思索为什么平时不够出彩的孩子们今天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呢?我想,教师的引导虽然是一个原因,但是我平时对孩子们信心不足也是一个原因。平时上课,有时因为怕时间不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往往提问之后自己就急着把答案说出来了,还有些时候,孩子的回答不够完整准确,自己也没有再次启发引导,耐心地等待他们自己感悟我就说出答案,而这些现象却被我误认为是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回答不标准,想到这里,心中不禁又是惭愧又是内疚。这件事启发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不要低估孩子,也不要高估自己,要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要让他们畅所欲言,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的回答,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
《搭石》教学反思14《搭石》这一课,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搭石教学反思。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让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并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想把同事们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的体现在课堂中。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整堂课自己给学生的空间还不够,因此,便有了整堂课都希望学生顺应自己的思维方式,害怕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与自己思维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学从人们走搭石的画面中体会家乡的一道风景时,我总喜欢让学生按顺序交流,不想让学生跳出我的思维方式,因此便有了课堂上,自己在浏览孩子们读书勾画的情况时,特意寻找按顺序勾画的孩子来首先来发言交流,这样就让孩子们的思维顺应了我的思维方式。
《搭石》教学反思15《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结合本学期我校的教学研究专题,这课书教学过程就是围绕“发现美,感受美”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关键句开展课堂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