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6 16:26:41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讲语文课《一去二三里》。主任,威校和组内老师来听课。

课应该说讲的很有趣,仅仅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四十分钟的课虽然没有课间休息,但是因为创设的各个情境很符合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孩子们听课并没有觉得累。自我感觉讲的还是不错的。从课的设计,到实施。从我的引导,到孩子们参与和表现都是很棒的!特别是识字后拓展,孩子们刚刚结束拼音学习生字,在掌握的词汇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我出示了一道拓展题,也是积累题:()帆风顺()龙戏珠()阳开泰()面八方()湖()海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然后填数字。我说()帆风顺就有同学说出一帆风顺,因为这首诗中就是学习一到十的文字。这个同学就是严书搏!他词汇量很大,知道的很多,填上来好多次,当我说道什么龙腾飞的时候,就有好多同学知道后边填什么了,这也是一种类推啊!我当时很高兴,不是因为我课讲的怎么样,而是因为这些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也都在发散,真的很好,一点就透。

接着看课文的古诗,再读文时有个小朋友出了点状况,这个同学是田**!我叫同学们读课文,他把手举的高高的,我就叫他,他是背下来的,不过有听认真的同学举手说他读错了一个地方,我一定要评价啊!就说找出错误的同学听得认真,田津赫同学几乎是背下来了,这点很好,不过他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要求,我说要照着课文读,希望你下次要认真倾听!”他马上问我:“老师什么是认真倾听?”我一听,这孩子怎么回事?之前我很早就在读课文的时候说过认真倾听这件事,而且不止一次,怎么现在还问我这个问题,但是我还是细心说:“认真倾听就是在别人读的时候,你要听着读得是哪个字,眼睛就看到哪个字,耳朵就听到哪个字,心就想到哪个字,你读的时候要是指读就好了。可是他没有说啊,恩之类,而是接着扬起幼稚的天真的小脸问我:“老师什么是指读啊?”我有耐心的告诉他什么是指读,在解释指读的时候又说到一个词,他又问我哪个词什么意思,总之是没完没了。因为有老师和领导听课,我有些生气了,觉得他这个时候有些故意捣乱。就放下脸子生气委婉的批评了他。他坐下之后心情很不好,后半节课没有再举手。也许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小插曲,所以这节课听起来还是很不同,至少给人的印象深刻。

课后我们老师们在一起讨论这节课,也提到了这个小男孩的表现,邹老师说他当时一定是下不了台了,因为他以为一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结果还被人挑出了错误,老师还批评了自己,没面子就一个劲的问一些问题。我觉得这样的想法也很有可能,如果当时我能换另一种做法,或者温柔的说:你这么聪明会自己想到答案的,或者再说:你现在听老师讲话,不说话,听老师讲话就叫倾听,你能做到吗?会更好,也不至于打消他积极性,其实他思维很好,我很欣赏!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2

《识字一》这个单元,是继学习拼音之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这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又注意采取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认字,受到美的熏陶。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本课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重在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和“去”和“里”这两个汉字。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一个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们约好要到郊外去旅游,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新课程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生字,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利用本课的插图,请学生看图说话,结合学生的说话内容,随机教学字,这样使学生的识字教学与语言的学习同步。即发展了语言又认识了生字。

3、活动中学习巩固识字。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天性好动,活动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活动及时复习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十个数字生字。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存在的不足之处:

巩固生字应创设一定的语境,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我在本课时的生字巩固中,教学设计得比较呆板。局限于本堂课的“语言场”,只是请学生认一认本课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先请学生认一认带拼音的生字,接着拼音朋友回家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继而分小组比赛认读,开小火车认读。从形式上来看是比较多的,但与其它语境的联系就没有了。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识字,并在识字中不断强化语境。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3

在学生学完拼音后,紧接着是学习识字。学生在刚刚学会在四线格里写一些拼音符号后,又来在田字格里学写汉字的笔画,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第一课时特意把田字格编成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让学生记住写汉字的规则后再来教学生认识笔画:横—。并且让学生在笔画上注拼音,以便记住笔画的名称。然后再来教学生写汉字:一、二、三。写的时候,教师示范,让学生边数这个字有几画边跟着老师书空,最后教学生做笔画和汉字卡片。每次做卡片教师就把自己的卡片出示给学生做样子。例如:笔画横:heng既要注音又要写笔画,后面学习的汉字在做卡片时,同样这样做,而且要把这个字有几画写下来,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把汉字的笔画偏旁书写顺序都规范化,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我发现学生都很认真,而且掌握的较好,这个对学生在完成练习册作业有很大的帮助。

尽管才上了一课的汉字教学,但是我发现,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多想办法,多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 ……此处隐藏15723个字……

拼音教学,一堂课几乎都是读,内容难免有些枯燥,孩子稚嫩的嗓子也有些累,如果还是设计唱歌、跳舞来休息,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我设计了几套动手的操。

1、让学生准备好纸,课中用手撕出新学的拼音字母。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2、自编了一套动手课中操。点点头,摇摇头,转转头;抓抓手,摇摇手,摆摆手;伸伸腰,弯弯腰,弯弯腰

二、配合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

例如,我教《一去二三里》一课学习完一到十的生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学生把两手摊开放在桌上准备好,我用生字卡片出示哪个字,学生赶紧作出那个数字的手势。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课中操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设计得好,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心的老师一定有更多有趣的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4

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能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孩子和文字多次见面。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畅所欲言,只要是孩子想到的,积极给予鼓励。利用生字卡片识字,做“小小邮差”、“火眼金睛”、“开火车”等游戏。让孩子轻松快乐地阅读识字。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课标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一、儿歌背诵。

《小金鱼》《数字歌》

(小组集体诵,指名一生诵;)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数字可真有趣,很多人都喜欢它们。有人拿他们写儿歌,像今天诵读的《小金鱼》和《数字歌》。还有人拿它们写诗呢!这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去二三里》。(老师板书,学生读文章题目。)

三、初读古诗,圈划生字。

1、借拼音自由试读古诗,拼不出来的就问小老师,小老师不会的就问大老师。

2、读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检查掌握情况。

3、在诗中用横线画出生字词,老师做好示范。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七 八九 十

4、借助拼音,每字读3遍,小老师教给不会的学生,老师巡视。

5、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卡指名读,同时拼读、齐读。其中包括给生字找朋友、区分“人、入、八”以及对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复习。

②开火车比赛认字。

四、休息。

(学生听古筝《出水莲》,老师板书生字)

五、诵读古诗。

过渡:休息之后,齐读生字,为读诗做铺垫。

(一)读准读顺

1、大声自由读。

2、四人分行读,其他人做小老师,听读得是否响亮,是否字准句顺。

3、齐读。

4、男生女生接龙读,要求字正腔圆,字准句顺。

5、一组二组赛。

(二)读美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姥姥家,他们一走走了二三里的路,走过一座小桥,看见了一个小村庄,村子里有四五户人家,烟囱里正冒着烟,因为快到中午了。他们继续向前走,来到山坡前,看见有几个亭子,于是走进一个亭子歇歇脚,顽皮的孩子数了数,亭子共有六七座。妈妈让他坐下休息,他又趴在亭栏上数亭子边的树上刚开放的花枝,可是数不清楚,妈妈问他有多少?他说:大概八九十枝吧!

3、读诗,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过渡:这个小故事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人把它写成了诗,还有人把它画成了一幅画。我们先读诗,再看画。

4、体验读。

过渡:我们就把这些有意思的感受带到诗句中,一起读出来。

(1)读给老师听。

① 生自读,师点评。

② 生齐读。

③ 师生接词读,感受韵律美。

(2)读给老师看。

① 看着老师,背诵给老师看。

② 配乐齐诵。

六、拓展

在《日有所诵》中寻找有关数字的儿歌。

教学反思:这是我在新的学校讲的第一节课。毫不隐瞒地说,对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一节课,却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三个晚上的12点休息,每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来覆去地琢磨。也曾想让有经验的同事帮帮忙,转念一想又不行,还不如自己做出来,在往里面填充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样也许进步会更大一些。

课讲完后,出了一身的汗,也长吁了一口气,对于心理素质极差的我来说,课堂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然后就是评课议课,同事们很谦虚,也都给足了“面子”,也算是对我的自尊心的一种体贴的维护。

教学反思

1、课堂收得太紧。

课前就一直紧张,唯恐刚入学才两个月的小萝卜头们大闹“天宫”,课堂一旦失控,那个场面绝不是我辈所能收拾得了的。总不能当着全体老师的面暴力得要把小孩儿“栽”出去,那样的面目,即使是在一个玩笑中,自己也觉得可憎。所以,我只有表扬。好在,这个班里的小孩儿还都爱听表扬的话,只是为了得到表扬,确实太乖了,乖得就像我一个人在秀。真叫一个“一放就散,一收就死”。这个舒放的度,好难把握。

2、缺少读图,学生的思维不够灵动。

在美读之前,缺少对学生读图的指导。讲完课再回过头来看,“读图说话”这个环节完全有机会成为本节课的出彩点。比如,在下一节课上的“读图说话”中,一个个精彩的发言就出现了:“我发现了一条小河。”“我发现了两个小孩儿很高兴,一边走一边说话。”“我发现了很多大山。”……遗憾的是,我不仅没有把握住,而且完全不知道要指导看图这件事。天,无知到这种程度,白读那些书了。惭愧,惭愧!

3、疑惑:评课的时候,很多同事都在说,这节课上的东西大部分小孩儿都会,都会的就不用教,所以课堂上就有点浪费时间了。我什么也没说,这个大部分来得太没有根据。全班四十个学生,其中十六个是五周岁的小娃娃,对这一课完全没有概念,提前识字和背诵对他们来说就是奢谈。所以,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把要求放得低一点,尽量按部就班地走,为学生考虑得周全一点。这样能保证所有的孩子能齐头并进,即使快一点的小孩儿稍微等一等,也不算太大的损失,毕竟是第一节识字课。能等一等,总是好的。

但如果真的出现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已经自学会了的情况,课堂又该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呢?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