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汇编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瓦尔登湖读后感1《瓦尔登湖》很显然是值得欣赏的一本书,但是读这本书需要的不仅仅是上面的读书精神。我看瓦尔登湖仅仅是因为书上的一句话:“人与自然的心灵经典,自然与人的和谐共鸣”然而当我漫无目的分看完第一章时,脑子里也是茫然无知,因为这本是真的太浓缩,难度,艰深,甚至是不知所云。
所以也就被我束之高阁了,然后当大家再次把这本书提出来时,我才发现他还挺出名的,然后我就决定无论如何我要把它读一遍,看看到底为什么它被奉为经典。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上面有一章谈练习,我觉得用在读书上也是合适的。它把练习分为三个相嵌的园,最里面的是舒适区,在这个区域读书完全是一种放松,是一种无意识的阅读,然后最外面是恐慌区,这个区域的读,对个人来说可以称之为天书区,完全看不懂。
然后中间就是学习区,这个区用梭罗的话说就是:“好的阅读像田径运动,也是需要训练的,人们需要穷毕生精力。”“真正的好书不会像奢侈品那样麻醉我们,让我们的思辩能力昏然睡去,而是需要我们踮起脚尖去拜读,需要我们将最敏锐和清醒的晨光奉献给它。”
瓦尔登湖读后感2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人类的最基本需要是食物和温度,其实这两种需要和大多数的动物的需要没有本质的区别,从这里,我领悟了最简单的人生哲理——其实我们可以活得很简单,因为简单,我们也可以活得更加洒脱,没有羁绊和束缚。他说:“我们心目中还有一种人,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上却是所有阶层中贫困得最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经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
他在湖畔的两年自耕自读的生活,虽然暗合了我们中国文人的耕读传家的隐士风格,因此梭罗在中国能够大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梭罗的那种自耕自读的生活方式,和中国式的隐士风格并不相同。中国式的隐士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暗合了“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隐士是消极避世的。而梭罗在湖边的那两年的生活,是极其积极地在体验生活。建造木屋、种豆、钓鱼、观察野生动植物,无不在探索生命的意义。梭罗先生和大自然是可以对话的,是可以交流的。梭罗先生告诉我,要热忱地生活。
所以哈丁说,读这本书有五种读法:
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
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
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
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我想,不管是哪一种读法,于我都是合适的,这也是我钟爱这本书的原因了。
瓦尔登湖读后感3身在喧嚣都市的我,几乎对乡村的理解只有:穷,荒芜。但一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并让我对生活更加有希望。
梭罗,一个无名小卒,一生困苦,但在乡村中自得其乐,著名的《瓦尔登湖》便出自他手,正是此书改变了我。
这本书是我和奶奶去书店时买的,奶奶当时看我才二年级,便不停地向我推荐儿童故事书,但这些故事书让我厌烦,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从我的目光刚接触到它的那一刻,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那碧蓝色的卷曲花纹让人神往,如同清澈的湖水。我将此书从书架上抽出来,一张书卡上写着:“美国最伟大的写实文学,平淡生活中透出人性的光芒”我当机立断,将它买下。
回到家,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章:简约生活,硬着头皮读了一会之后,觉得十分深奥,实在读不下去,便不再读了。
后来,我升上了四年级,一天无意翻开这本书,我竟爱不释手!这部自传体小说,如水一般的平淡描写,写出了作者的乡居生活,看着看着我入了迷,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在美丽的瓦尔湖畔钓鱼,我多么想与作者一起耕作……看完了,我的心就如同碧澄的瓦尔湖水,无比的平静。原来我经常渴了就买水,饿了就掏钱买零食,但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一直在奉行节俭。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孩子的精神写照以及憧憬,但最后他依然承受不住精神压力卧轨了,梭罗虽然没有干出这样的事情,但我能从他的书中看到他,就像海子一样希望自己的心灵能有一处平静的居所。
瓦尔登湖读后感4《瓦尔登湖》是一本孤独的书,寂静的书。你需要把你的心静下来,才能领悟到真谛。当我沉下心时,再次拿起这本书,去细细地品味这哲学的思想!
梭罗先生这种生活是寂寞的,只身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三年。一个人建造了木屋,在安静的生活条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狩猎、捕鱼、写作并静静地沉思着人生。他为自己建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闹的田园,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他用自己的内心升华自己的思想。
他提倡节俭的生活,但又并不是要粗茶淡饭才行。而是要用内心去倾听更多新的节奏,去发现更多新的世界,让生活的每一天都丰富多彩。也许,这就是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吧。寂静地思考着,写出一部部作品,使自己充实着,而并不是享受奢侈。他在孤独中追求深刻的哲理,在孤独的心境里探索人生。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只有些许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5“昨天那本书跑到哪儿去了?”我一边嘀咕着,一边像只小狗一样在图书馆密密麻麻的书中寻找那独特的芳香。
啊,在这儿!漆黑的书脊,闪闪发亮的四个字《群星闪耀》。它像极了夜空的一颗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我像一个饿了许久的人看见大餐一样,不由自主地跳进了书的海洋。
我一会儿和拜占庭皇帝一同守护城墙;一会儿与亨德尔见证奇迹的发生;一会儿跟斯科特上校一起去往神秘的南极;一会儿又痛心地看着在决定命运的一分钟拿破仑惨败滑铁卢,无可奈何地看着格鲁西率领着将士们慢慢远去……
在家里,我沉浸在《瓦尔登湖》,流连忘返。书房看,餐桌看,就连上厕所也在看。瓦尔登湖的叮咚流水声;梭罗的咔咔造房声;周围松鼠、百灵的歌唱声就像一支变幻莫测的曲子;湖面碧波荡漾,周围尽是参天大树,梭罗的精致房屋美不胜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瓦尔登湖,脚麻得犹如蚁啮却浑然不觉,只知阵阵书香扑鼻,全然不知身处“乌烟瘴气”的厕所。
“啪”,门被拧开。妈妈一脸的不悦:“又这样!”双目喷火,似乎又是一场暴雨。“这是最后一次,绝没有下次。”我赶紧乖巧的保证。其实,我的心里却盘算着下次怎么逃过妈妈鹰一样的眼睛。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书海深处。争读,争读,惹得妈妈愤怒。
瓦尔登湖读后感6一百六十多年 ……此处隐藏1641个字……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就象译者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
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那么,为何要扰它?扰这寂寞? 难道我也是心底寂寞之人?
瓦尔登湖读后感11梭罗是现实的,瓦尔登湖也不是一个理想国。看完这本书也许这样的概括最能体现我的感受了。梭罗追求的是自己的生活“每条道路都是命运之路,唯独你自己的不是,既然如此请继续走你自己的路吧”他之所以来了然后有又离开其原因用他的话说“或许是因为我认为还有好几种生活等着我去体验,而且无法匀出更多的时间给那一种生活”梭罗是有信仰的,信仰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如电影《等风来》上的那句话:“人活着,总得信点什么”但不幸的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已不知自己还有什么信仰。终于明白了为什梭罗把那个“总是颂扬上帝,贬低烦人,反正他的头脑里只有这些崇高的思想”的哲学家视为贵客了。
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它的人也可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瓦尔登湖在梭罗眼中并不仅仅是一个湖,而是一个充满着性情的湖,是一个心灵的归所。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这块地方可能并不是我们现在正在匍匐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发去寻找它,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栖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它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更是给了我们信仰,我们可能终老于此,也可能离开它,即使离开,我们也会像安泰需要大地一样时常需要它。
写的无拘无束,没有一点迂腐和胭脂气,为必要表达什么看法,只传达一种温馨的氛围。梭罗用质朴的声音,欢快自信的语调告诫我们,一亿人当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的诗意而神圣。
瓦尔登湖读后感12走近梭罗的小木屋,走进那片翠蓝色的湖畔,呼吸都变得顺畅而舒适,仿佛终于觉察到了,自己在这世间,是如此美好而又独特的存在。
我走进文字,不由自主就走入了那片比桃花源更美好而生动的世界中了。春夏秋冬,稀疏的人来车往,几个偶尔拜访的客人,小木屋外各种被作者细心用文字照料到的珍木花草和各处栖居的小生灵……
当然,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就是那潭湖水,倒映着碧蓝的天空,通往无限的湖底,我永远都会记得,冬天,那湖水会结成碧蓝的,翡翠一样的冰,里面还有各种形状的小气泡……
作者说,瓦尔登湖是大地的眼睛,湖岸上的树木花草是它的睫毛,周围的山脉则是眉毛。自然最杰出的作品应当是水,是这万物之源啊!
我想,瓦尔登湖不仅仅是地球上的一个坐标,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一片广阔而深远的地方,清澈,明亮,包容所有,润泽万物。
“至于未来或者前景,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顺其自然,别明确限定我们将来应该是什么模样,至于过去或者从前,那就像我们的影子,无非是表明我们还在阳光下活着而已,应该将其抛在脑后。”
当然,我也并不是完全的认同书中提倡物质极简的朴素主义,因为在现代社会里,那些凡事自给自足的情况已经相去甚远,人与人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成为某种产业链所连接的共同体。
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外界所困,要让内心时刻保持独立,清醒地期待每一天的晨光。
瓦尔登湖读后感13兄弟的离世让他难过,但人总要愈伤,他到了瓦尔登湖畔,在碧水苍山的环绕中,在悲痛之余,开始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他便是梭罗,《瓦尔登湖》的作者。
那时世人不解,笑他,奚落他,嘲讽他,说他离经叛道,不识时务,但他不为所动,他心中有一支火炬高举,早已为他指明了方向。
在瓦尔登湖的日子,他穷尽自然,返璞归真,而思想的深度却愈发向纵深发展。他在走出了人群,却始终不忘人群,人权思想之木傲然生长,他远离城市,却挂念城市,环境保护思想在溪畔源流。日复一日的朴素生活中,他从未停止思考,他的思想,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也终于实现了蚌育珍珠的过程。
终于,历史的判官笔是公正的,在那时人眼中卢梭所谓的“离经叛道”,终在时间的淘洗中散发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光彩,《瓦尔登湖》的出版,超验主义不断转化为切实的社会制度。就算总有世人看不得,可又奈何时代的巨轮永不停止前进。
忆往昔,回首今朝,时代飞速的发展把每个人的时间打散撞碎,走出机械式的日复一日,当代人是否也需要如“瓦尔登湖”一般的宁静呢?我认为是需要的。纵使往昔不可度量,但在当下,我们也总要让自己保有思考的空间,站在以往时代巨人的肩膀上的我们,看到的,也应该是更大的世界,更广阔的天空。
瓦尔登湖读后感14这是一个宁静的湖,通过写湖映射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书中充满哲理辨思,读完之后让人思考人生、生活、工作、社会、文化,深切的感受有几点:
体悟一:古典的往往是经典的。文章中作者多次引用《论语》《中庸》等中华经典文化,不仅感叹当时的外国人对我们的古典研究竟然如此之深,这是我们很多当今的中国人还不及的。
体悟二:关于人生的易与不易。知道很容易,做到不容易,想到与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恋爱很容易,婚姻不容易;忍耐和适应很容易,改变和改革不容易;理论永远是行动的先导,理论家不一定是实践家,马克思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实践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体悟三:一切都要从简去繁。包括我们的人生、生活、事业,在这个快节奏的当下,我们总是喜欢跟别人比,而不是跟自己比,活的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样子,越来越没有自己的理想,甚至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也许就是我们想要的太多吧,往往忘了自己最需要什么,想明白了,就大胆去实践,活出自己的人生,也许不精彩,但对于你来讲,一定有意义。
瓦尔登湖读后感15最开始接触《瓦尔登湖》是因为前同事的推荐,每一天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阅读,就这样断断续续,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把它读完,对它的印象仍处于懵懵懂懂阶段。读书时,我能清楚的明白作者所经历的是什么,所展示的资料又是什么,仿佛身临其境,和作者一样走进大自然。可是合上书时,脑袋一片空白,可能是因为作者的思想觉悟太高了,太哲学了,而我,只是一介平凡人,太浅薄了,无法到达作者的境界……
《瓦尔登湖》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这是一般超凡入圣的好书,亲近自然的思想让世界所有的人为之怀念。的确如此,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就是体会了自然的完美,感觉到心灵的纯净。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当农人拥有了自我的房子,他不见得所以而更富,反而会是更穷了,是房子拥有了他……”
这不是我们此刻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吗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的功能可谓千变万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手机依靠症,当我们空闲时,不玩手机会手足无措,没有安全感,总觉得错过了什么,我想我们是被这些电子产品给控制了,是手机拥有了我们,而不是我们拥有了手机。我们应当适度的远离手机,更多的追求朴素的原始生活,就如《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一样,不要为物所困。
文档为doc格式